溶出度试验的开发和验证发表时间:2018-05-28 11:21 溶出实验:开发和验证指导原则提供了在溶出度方法开发和验证过程中以及采用相应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本指导原则贯穿溶出度实验的全部过程,并对方法提供了指导和验证标准。同时它还涉及对普通制剂和缓释制剂所生成的数据和接受标准进行说明。 讨论了溶出度实验的开发和验证,重点是口服固体制剂。所提出的许多概念也可能适用于其他剂型和给药途径。关于设备和方法的修改部分在USP通则中给出了合理的说明。 1. 前期评估(产品开发/溶出度方法开发的初期阶段) 在开始溶出方法开发之前,我们对用以评价制剂溶出行为的滤膜、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和溶出设备进行适当的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1.1 滤膜相容性研究 为获得准确试验结果,过滤是样品制备的一个关键步骤。过滤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溶出液中未溶解的药物和辅料。如果不把未溶解的药物和辅料从样品溶液中除去,那么未溶解的药物颗粒将会继续溶解使试验结果出现偏差,因此,如果取样管中没有过滤器,应立即对溶出度样品进行过滤。 过滤也可除去可能会干扰分析测定的不溶性辅料。选择适当的过滤材料是非常重要,应该在早期溶出方法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实验确定和完成。在选择滤膜时有必要重点考虑滤膜的材料、型号和孔径大小。通常对早期阶段溶出方法开发过程的评价选择过滤器,但在后期试验中如果制剂成分改变或组成成分质量变化可能需要重新考虑过滤器,(例如:微晶纤维素粒径的改变)。 用于溶出试验的过滤器有管路过滤器、过滤盘或玻璃过滤器、滤头或针头式过滤器。过滤材料必须与介质和药物相适合。常见孔径大小范围:0.20~70μm,如果需要也可使用其他孔径大小的过滤器。如果原料药的粒度很小(例如,微分化颗粒或纳米颗粒),找到一个合适的过滤器过滤这些小颗粒至今仍具有挑战性。 过滤时可能会发生药物的吸附,需要进行评估。过滤材料将与溶出介质相互作用,影响每个溶质的回收率应该根据具体问题进行考虑。不同的过滤材料表现出与药物结合的不同特性。由于药物与滤膜结合引起药物从滤液中损失的比例,可能依赖于药物浓度。因此,应采用预期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来评估滤膜吸附干扰。由于药物吸附是可饱和的,弃去一定体积的初滤液,收集续滤液,以达到接近原来的溶液浓度的样品也是可取的。通常选择适合的过滤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滤膜吸附干扰,润湿滤膜对减少吸附也是必要的。此外,过滤后的溶出物不干扰分析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过滤后的溶出介质过滤与未过滤的溶出介质进行比较,评估滤膜是否干扰分析测定。 根据要过滤样品溶液的体积以及样品溶液中颗粒的量选择滤膜孔径。使用正确的滤膜孔径将提高溶液的通过率和回收率,并减少滤膜堵塞。使用大孔径滤膜过滤小体积溶液,能够导致样品溶液损失量过大而收集不到所用样品量;使用小孔径滤膜过滤,需要更高的压力和较长的时间,并且溶液迅速堵塞滤膜。 USP仪器4中使用的过滤器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在流动过程中使用。不溶颗粒会沉积在过滤器,产生流动阻力。 在自动化系统的情况下,关于过滤器滤膜材料和孔径大小可以用类似的方式通过手动过滤进行选择。在自动化系统中通过过滤器的流量和过滤器的堵塞可能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试验比较过滤和未过滤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含量差别,验证该过滤器是合适的。首先制备一个合适的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例如,在烧杯中制备一个标准溶解样品,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使药物完全溶解。对于标准溶液,比较过滤溶液(弃去的适当体积后)和未过滤溶液的含量测定结果;对于样品溶液,比较过滤(弃去适当体积后)、离心、未过滤样品溶液的含量测定结果。 1.2 原料药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解度测定和稳定性研究 在选择合适溶出介质的过程中,需要确定原料药的物理化学特性。当需要确定溶出度试验中溶出介质的组成时,有必要评估缓冲液、pH值、以及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果需要)对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在37℃温度条件下,采用摇瓶溶解法(平衡溶解度)测定原料药在不同介质中的饱和浓度,来评估药物的溶解性。为了消除溶出介质中药物和缓冲液之间离子的潜在影响,使用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对溶解度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典型的缓冲溶液。在某些情况下,评估药物在37℃以外条件下(即,25℃)的溶解度可能也是必要的。在溶解度试验过程中应检查上清溶液的pH值,以确定在溶解过程中pH值是否改变。也可使用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法进行溶解度测定。 溶出的典型介质包括(未按照优先顺序列出):稀盐酸、在生理pH值范围为1.2-7.5缓冲溶液(磷酸盐或者醋酸盐)、模拟胃液或肠液(含有或不含有酶)和水。对于一些药物,与药物不相容的特定缓冲液或盐可能会影响缓冲剂的选择。所使用的缓冲液和酸的体积摩尔浓度能够改变药物的增溶作用,这个因素也需要评估。 有时候水溶性介质中(酸性水溶液或缓冲溶液)可能添加一定比例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山梨醇酯,或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选择用于溶解度研究的表面活性剂时应涵盖所有常用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比如阴离子、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当已经确定一个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时,应对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浓度进行研究,以确定达到漏槽条件所需的最低浓度。一般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它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表1列出了溶出介质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表中提供了CMC的近似临界值,以便我们参考,此外,表中所列表面活性剂并不全面,不能排除未列出的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如羟丙基β-环糊精,已被用来作为溶出介质添加剂提高难溶性化合物的溶解度,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溶出度数据库中,已经收载含有羟丙基β-环糊精的溶出介质(1)。通常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以满足达到漏槽条件所需的溶出介质体积。 由于使用不同级别的表面活性剂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因此要控制表面活性剂的级别和纯度。例如,SDS只有在工业级和高纯度级才可以使用。在使用HPLC方法进行分析时,不同来源的聚山梨酯(吐温)80会影响它的适用性。 反离子或pH值可能会影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溶解性或稳定性。例如,当含有SDS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钾盐浓度为0.5mol/L时,就形成了沉淀析出,但是使用磷酸钠制备含有SDS的介质时,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下一篇溶出试验方法的建立
|